破碎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破碎机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2014年医疗变革重塑医疗服务体系启幕飞华健康网-【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6 00:13:32 阅读: 来源:破碎机厂家

有关中国医改“行政化”、“市场化”的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新世纪的头十年。这让医改路径摇摆不定。尽管这种争论延续到了新医改,但是在进入2014年之后,争论逐渐淡出主流舆论。取而代之的,是医疗服务市场当中的各个主体主动寻找和探索自己所应有的定位和切入点。

变革是2014年整个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核心主题,而这其实是新医改历经五年的沉淀和积累之后所塑造的崭新趋势。

新医改自2009年全面启动,解决中国老百姓长期以来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改革所触及到的关键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则集中体现在公立医院改革和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上。

起步阶段自然艰难。由于改革迟迟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舆论当中的“玻璃门”、“弹簧门”甚至“改革失败论”开始频频出现。但这一阶段的重要意义在于,改革共识的凝聚以及对中国医疗体系的全面审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而且是多样化的医疗需求,重塑医疗服务体系势在必行。直到2013年9月底,《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的出台将此前的种种积累促成质变。

“40号文”刚刚出台不久,不少观点仍然认为,资本市场的狂欢不过医疗产业8万亿前景刺激下的“一时兴起”。但进入2014年以来,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变革正发生在各个领域,并向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传统医疗格局发起了有力的挑战。

许多因素在发挥作用,包括宏观改革的持续深入、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资本市场的高涨热情、医疗群体的意识觉醒,以及新兴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或许这场变革应该看作医疗体系“里应外合”共同促成的大势所趋。而40号文更多可能只是这场变革的“催化剂”。

正是基于长期的积累,这场发端于2013年末而成长于2014年的变革显得更为成熟和稳定。实践正在取代从前空泛的争论。

有关中国医改“行政化”、“市场化”的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新世纪的头十年。这让医改路径摇摆不定。尽管这种争论延续到了新医改,但是在进入2014年之后,争论逐渐淡出主流舆论。取而代之的,是医疗服务市场当中的各个主体主动寻找和探索自己所应有的定位和切入点。

是专科还是综合,是高端还是基本,是连锁化还是集团化,是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无论是已经处在医疗行业当中,还是打算进入医疗行业,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和清晰。

实际上,就连公立医院都已经越来越明白,政府财政养不起这么多医疗机构。在规模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采用更为灵活的机制可以更大限度的激发自身在优质品牌和医疗资源方面的潜能。在政府的层面,包括北京、上海等多个地方甚至积极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2014年医疗服务市场这场变革的根基相比以往更为稳固。也许就意味着这场变革将有可能走得更深更远,直到最终成功。

当然即便如此,2014年中国医疗服务市场所发生的一切变革都只是开始。所有曾经存在的困难,今天依然存在。所有从业者都十分清楚,如今泥沙俱下的医疗健康产业迟早要面对洗牌的那天。所以,就算迈进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大门,挑战依旧存在,甚至更加艰巨。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从前零星、分散的尝试正在逐渐成长和汇聚。越来越多人的加入,也正在将这种汇聚起来的探索变成势不可挡的趋势。真正的变革由此发端,或许正是2014年之于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最大的意义。

第一部分:重塑医疗服务体系1.公立医院改制

2014年,公立医院改制的案例仍然不多。但不可否认,在当下和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公立医院改制都将是核心议题。

国家医改政策越来越明确推动公立医院改制。40号文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都已提出,确定和推进政府办医院改制试点。这意味着,决策部门已经开始从实践的角度来考虑公立医院改制。

对社会资本而言,公立医院所具备医疗资源、区域品牌乃至文化传统都极为难得。这些前提条件的具体,可以帮助社会办医化解当前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的优势互补,能够真正给现有医疗格局带来改变。

不过,存量改革无疑将触碰旧有体制和利益格局,难度巨大。而且过往的失败案例无不让人印象深刻。但意外的是,社会资本对公立医院改制仍旧表现出了足够的医疗和持续的热情。它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正在一点点的积累。

2.国有企业医院改制

相比公立医院的改革,国有企业医院改制显得更为庞杂。

经历了前一轮国企改革的剥离之后,国有企业医院有些已经改制,有些尚未改制,有些则面临二次改制。而且由于在医院属性、管理体系上的扭曲,企业医院也一直面临着处在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之间的尴尬和暧昧。

正是这种模糊不清,更让企业医院改制迫在眉睫。一方面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正在不断压缩企业医院的生存空间,而另一方面,企业医院自身资金的短缺也使医院发展面临困境。

相较公立医院,企业医院的制度更为灵活,已有的改制形式也更为多样,包括体制改变,由从属于企业的职工医院转交由政府管理,或者成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但仍保持公有制形式;机制改变,医院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社会资本,使医院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非营利性医院;所有制改变,医院的产权整体转让给个人或私营资本,或者通过股权认购的方式转由内部职工持有。

在这个框架下,企业医院改制的具体操作模式则更为复杂。

有的人财物整体移交地方政府,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多见于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纺一、纺二医院;有的则由地方政府托管,医院仍自收自支,铁路系统医院大多采用这种方式;还有则是企业与地方政府共建,比较典型的是山西晋城大医院。如果在剥离后无法获得来自政府的庇护,企业医院则或者经过改编成为大学附属医院,或者进行市场化改造,如引入社会资本、企业股份制改造、转型成为营利性医院等。已经寻着出路的企业医院,不少仍然在处境艰难的情况下等待二次改制。

正是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医院的改制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尤其是理清政府、国企、医院以及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

3.连锁化、集团化

经过长期的积累,民营医院的发展开始呈现出新的特征。

很长一段时间中,民营医院呈现给公众的形象是“野蛮生长”和“小、散、乱”。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此前民营医院所存在的一定问题,但必须指出,那不是全部。民营医院当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品牌。

这些民营医院当中的品牌,已经得到了来自政府、市场、资本等各个方面的认可。而在医疗市场逐渐开放之际,民营医院也越来越注重发挥自身的品牌效应和管理优势,实施连锁化的发展路径。

虽然受制于人才、医保等多方面的限制,大多数民营医院仍然处在生存线的边缘,但在进入2014年之后,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民营医院,连锁化则成为了扩大品牌影响力势在必行的选择。

4.混合所有制和公立医院新探索

“混合所有制”是2014年蹿红的概念。一时间,全国多个地方都开始出现混合所有制医院。细看之下,混合所有制的形式主要仍然是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之间合作。

与公立医院引入社会资本改制这种存量改革不同的是,混合所有制更多是表现在新建医疗机构当中,是公立医院和社会资本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新建医疗机构当中的尝试。而这种“强强联合”的优势则显而易见,更高的起点和更强的竞争力。

不过,由于大多数混合所有制医疗机构都在规划和筹建中,它们究竟能否如料想那样发展尚不得而知。

年末,北大国家医院的开业运行,率先将混合所有制探索付诸实践。而且作为北大和方正历经十年倾力打造的北医系统第九家附属医院,北大国际医院也将整个混合所有制的探索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

混合所有制所释放出来的另一个信号是,公立医院越来越乐于积极主动的采取新的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发挥自身的优势。无论是品牌、技术、管理还是资源,公立医院都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5.新势力“凶猛”

在医疗健康产业蓬勃兴起的背景下,中国大陆的医疗市场对其它国家和地区开放程度也越来越高。

2014年7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商务部公布了《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等7省市开展外资独资医院试点。

这意味着外资进入中国大陆医疗市场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对外资医疗的引入,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大陆医疗市场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多元化需求的增长。与“引进来”相对应,已经出现专业的医疗服务机构帮助中国患者赴海外就医。

在来自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当中,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疗服务提供者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力量。

从新世纪初,陆续有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医疗服务提供者到大陆举办或参与举办医疗机构。时至今日,这些医疗机构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第二部分:推动医疗变革的力量1.国资&民资&组团

医疗服务体系的全面变革,是在整个新医改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而推动变革发生的力量则是多元的。

国有资本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兴起过程中表现地颇为积极,尤其是在投资大、难度高、周期长的公立医院和企业医院改制领域当中,国有资本的表现最为抢眼。

除来自央企的华润医疗、中信医疗、中航医疗外,地方国资企业也在积极投身医疗产业之中。近期,首都医疗集团旗下的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刚刚开业,成为集团旗下英智康复医院之外第二家医疗机构。首都医疗则是由北京国资公司发起设立,注册资本25亿。

在民资方面,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2013年底就喊出了要买500家医院的口号;而年底刚刚开业的北大国际医院,则终于完整了北大医疗苦心布局的医疗健康产业链。但不能忽略的是,在民资当中最为活跃的蒲系医疗。

近两年,蒲系医疗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抱团发展,并成立了两个重要的组织——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策略联盟和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抱团发展除了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之外,同时能够增强行业自律。近年,蒲系医疗一直在努力改善早年“原罪”留下的阴影。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同是在医疗产业中“打拼”的国资和民资开始寻求合作。2014年10月,中信医疗和华夏医疗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产业发展研究分析、医疗资源信息共享、管理经验交流、科室共建、人才培养、联合判断投资价值等领域联手合作。

2.投资机构

除了国有和民营医疗集团外,投资机构则是影响医疗市场的另一股力量。包括红杉、软银、弘毅、NEA、鼎晖、九鼎等早已为公众耳熟能详的投资机构,近年都将更多精力转向医疗健康领域。

在进入2014年之后,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的投资机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一个是专业型医疗投资基金的出现,典型的代表是中钰资本、弘晖资本;另一个则是“PE+上市公司”模型在医疗投资领域当中越来越多的出现。

在“PE+上市公司”模式当中,爱尔眼科最为活跃。2014年以来,爱尔眼科已先后与前海金控、华泰证券、中钰资本等多家投资机构成立多支基金,总规模已超过30亿。此外包括汤臣倍健、武汉健民、中恒集团等,都在这一领域有所实践。

3.医药企业

医药企业一度在医疗机构的并购当中十分活跃。而医药企业染指医疗机构的目的也非常明显,主要就是掌控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渠道。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底,就已经有仅20家医药上市企业涉足医院投资领域。例如独一味、广药集团、武汉健民、贵州百灵、复星医药、福瑞股份、双鹭药业等。

4.金融地产

养老产业与医疗产业关系紧密,医养结合正是医疗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养老产业前景巨大。保险和地产企业成为养老产业探索的主力军。

在养老产业的探索中,泰康人寿表现得最为积极,已经先后开设了北京燕园、上海申园、广州粤园等三个医养生活体验馆,并宣布了一个未来5-8年1000亿的投资计划,构建“三甲医院临床诊疗+社区配建二级康复医院+CCRC持续关爱养老社区”三层次医养服务体系。

触及医养的保险企业不只泰康一家。2014年6月,保监会批准阳光人寿与山东潍坊人民医院和潍坊医学院共同筹建阳光融和医院。

在地产企业当中,万科在2013年就已经确定,将在深圳市宝安区投入3亿元建造成一所综合性中高端儿童医院。

当然,改变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力量远不止这些。

比如BAT(百度、阿里、腾讯),就在用互联网的方式重新构建医疗服务模式。但总而言之,众多力量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2014年开始发生变革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而就在此时,变革还在继续……(编辑王世玲)

飞升三国

风之谷破解版

铁血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