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破碎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救命,国产剧也玩「中餐日作」了

发布时间:2022-07-05 12:50:37 阅读: 来源:破碎机厂家
救命,国产剧也玩「中餐日作」了

最近「中餐日作」成了一个热词。

起因是某些高端餐厅,用日本料理的形式包装中餐。

需提前几个月预订,人均高达2000+

一盘西红柿炒蛋、麻婆豆腐分成十小份上菜。

被网友吐槽「装逼」「喂狗型上菜法」「花钱当孙子」

原本小众的高端餐饮,在争议中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实,这种现象不只在餐饮界。

国内影视圈也早就玩起了「中餐日作」。

近几年的古偶剧,便是重灾区。

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点。

「日式审美」已经全面入侵古装剧,尤其是古偶剧。

首先是布景。

《上错花轿嫁对郎》里的真山真水,亭台楼阁已经许久未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清清冷冷的枯山水。

白沙、石头、樱花树,已然在热播剧中大行其道。

《斛珠夫人》

《香蜜沉沉烬如霜》

《太子妃升职记》

《楚乔传》

《陈情令》

与中式园林一同没落的,还有中式灯笼。

老剧里带穗的大红灯笼,以及各式街灯,越来越少见。

取而代之的是日式灯笼。

要么就是圆头圆脑的横骨丸型灯笼。

《天盛长歌》

要么就是在竹竿上串成几排的秋田杆灯。

整体观感很像一片片鱼鳔。

秋田杆灯祭

《长安十二时辰》

《风起洛阳》

就连上元灯会也没能逃过一劫。

满街挂的都是无穗、纯白的日式灯笼。

《重紫》

《斛珠夫人》

可在我国传统文化里,这样的布置并不吉利。

白灯笼只有出丧之日才会高高挂起。

其次是服化道。

这更是「中餐日作」的重灾区。

《东宫》里用上了日式公主切。

以唐朝为背景的《武媚娘传奇》用上了日式花穗。

已经凉透的《青暂行》《赢天下》更是从头冠到服饰,全面日化。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令古偶剧的画风越发显得不伦不类。

激起了很多观众的不满。

诚然,古偶剧大都是架空背景,不必追求还原史实。

但至少在整体观感上,理应符合中式审美。

为何这几年却频频出现日式画风?

首先,创作者的审美错位。

或许是羡慕日本文化的影响力,想要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

《香蜜》的艺术总监就在采访中表示,剧组大量运用了侘寂美学。

而枯山水的创作理念正由此而来,追求一种极简的视觉效果,和安静的氛围。

相应地,古偶剧里的配色越来越寡淡,也是为了突显「高级感」。

但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以寡淡清冷为美。

况且中式美学本身就可以很高级,无需向日式美学靠拢。

这两年火出圈的河南卫视晚会,就是最好的例子。

淡雅配色的书生装扮,兼容并包地诠释了「儒释道」三家文化。

春晚备受好评的节目《只此青绿》,同样走简约、氛围感路线。

巧妙地将《千里江山图》化为舞台,充满意境之美。

二者都在不丢失中式风格的前提下,成功地贴近当下年轻观众的审美取向。

其次,剧组为了节约经费,缩短拍摄周期。

除了演员的高片酬外,其他开销能省就省。

比如中式灯笼做工繁复,而日式灯笼的造价更便宜。

所以影视基地里挂的几乎全是日式灯笼。

中式

日式

而大部分古偶剧都会选在横店拍摄。

只要横店不改布景,剧组一般也不会大动干戈。

需要别的场景时可以直接后期,实景拍摄越来越少。

所以除了枯山水,哪怕是一树白色假花也会反复出现。

《锦绣未央》

《千古玦尘》

《嘉南传》

而古偶鼻祖《还珠格格》光拍摄地都换了无数个。

北京电影制片厂、恭王府、承德避暑山庄、北京大观园、老北京民俗园、京西草原、济南大明湖、西双版纳......

这样不计成本的实景拍摄,让场景更贴合剧情,演员更能入戏,观众更有代入感。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创作态度越来越敷衍了事。

去年古偶剧众多,但放眼望去全是豆瓣4分。

最后居然只有两部剧达到了及格线以上。

就连烂都烂得没新意。

导演的镜头语言变得越来越贫瘠。

好的运镜、光影美学,少之又少。

一旦有成功的范历就反复使用,照搬照抄。

演员演技也是千篇一律。

装疯卖傻,叉腰瞪眼,一惊一乍。

甚至连妆造也不愿多花一点功夫。

就拿古偶剧大户鞠婧祎来说,她每部剧的造型都美得很重复。

去掉水印,根本分辨不出到底是哪一个角色。

而以前的古装剧,造型从不千篇一律。

虽然偶尔有翻车的时候,但还是能让观众感受到剧组的用心。

至少创意是有的。

更严谨的剧组甚至会花大量时间翻阅史料。

力求还原古人的造型。

1995年,李建群老师担任了《武则天》的服装设计。

她参考了古画《簪花仕女图》。

将高耸的发髻,夸张的头饰,薄纱大袖等唐代元素运用在刘晓庆身上。

终于塑造出一个雍容华贵的女性形象。

《上错花轿嫁对郎》的造型设计是杨树云老师。

他曾参与86版《红楼梦》,经验丰富。

为了直观地展现出双女主的性格特色、家庭背景,他在服饰里融入了巧思。

仅以两人结婚时的装扮为例。

李玉湖性格活泼,家里只算小门小户,所以她发饰也突出一个灵动、简单。

而杜冰雁家里是富商,嫁给的又是将军,所以发饰端庄、奢华。

两人即使穿得一模一样,也能很直观地分清谁是谁。

而且婚服从刺绣到剪裁,完全就是中式风格。

按理说珠玉在前,可供后人模仿。

但现在的很多剧组连抄都懒得抄,还是喜欢「中餐日作」。

《东宫》的婚服就明显使用了日式设计。

《武媚娘传奇》更是在大婚当日,用上了日式花穗头饰。

影视剧最能培养审美。

这种拿来主义,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观众的价值观。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再觉得「中餐日作」有什么问题。

甚至会为这种行为找借口。

抱着日本文化都来源于中国的傲慢心态,最后却变得不伦不类。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古偶剧虽然不承载多么深刻的内涵。

但,它却是展现中国文化一个很好的窗口。

香玉可不是在高估古偶剧的影响力。

实际上,我国古偶剧近几年在海外有越来越多的受众。

国内的爆款剧,在国外也常常收获热烈反响。

比如《太子妃升职记》《步步惊心》出口韩国,掀起了古装穿越剧的热潮,翻拍也跟上了。

《陈情令》不仅在国内大获成功,还打开了东南亚市场。

主演后续的作品也吃了长尾效应,《斗罗大陆》《有翡》都顺利出口。

《楚乔传》在日韩、欧美、澳洲、新西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同步播出。

成为2017戛纳电视节,全球24部最热电视剧推荐榜单中唯一上榜的国产剧。

《延禧攻略》在油管上吸引了一大批外国自来水。

版权卖给了约90个国家和地区。

当年的搜索量成了全球第一,BBC甚至发长文专门介绍剧情以及服化道的制作。

甚至,还有很多国内观众根本看不上的4分古偶,在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有一批固定受众。

所以,「中餐日作」伤害的不仅是国内观众。

更可能在潜移默化中,造成海外观众的认知模糊。

究竟什么是「中国风」?

是枯山水还是苏州园林?

古偶本可以成为文化输出的载体。

然而,从近年播出的作品来看,整个行业严重缺乏使命感。

主创只有赚钱的心态,没有文化自觉性。

他们压根没考虑过还原古代的场景,演出古人的精气神,能敷衍的地方都敷衍了事。

没有使命感,自然很难做出打动人心的东西。

正如餐饮界的「中餐日作」。

其实无数美食节目里都有对高端中餐的呈现。

国宴开水白菜

这些大师并没有搞出日式高级料理的噱头。

但并不妨碍他们通过最简单的食材和刀具,展现精湛厨艺,赢得食客赞誉。

从业者们想要学习日本文化,无可厚非。

但学的应该是他们对于自己文化的使命感,不遗余力向世界传播的韧性。

而不是只学了营销的皮毛,却丢失了传统文化的内核。

不然只能沦为大众的笑料和谈资,让真正的中式风格难以为继。

微商招募
公司h5模版
重阳节广告页
节日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