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机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破碎机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金色田野上的秀美华章《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16 02:41:44 阅读: 来源:破碎机厂家

金色田野上的秀美华章

时下,虽然冰冻的大地让人感到单调,但一间间菌房里、一栋栋温室大棚内却提前孕育着春的希望,时下,虽然寒冷让农民暂时离开了土地,但一座座驾校、一间间培训课堂却成为了他们新的“阵地”……隆冬时节,行走在牡丹江的乡镇村屯,看到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而这只是今年我市农业着力调结构、抓特色、促增收的一个缩影。

2011年,在全市跨越争先的进程中,我市农业继续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的方针,以打造中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为统领,进一步发挥我市农业绿色、生态、外向型等比较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金色田野上书写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的秀美华章。

抓特色,打造促农增收的持久动力

2011年12月21日,虽然离年终盘点还有几天,可从市农委已经传来好消息:2011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到317亿元,同比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万元,有望连续领跑全省。

“九山半水半分田”,这是我市农业的“家底”。明眼人一看就知,走传统农业之路,牡丹江的农村要想富起来基本没“戏”。可在“跳出农业抓农业”理念的启迪下,山多、人多、地少的劣势变成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我市绿色农业、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的发展不断提速。

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底,全市食用菌生产规模预计达到28.3亿袋(块),纯增3.9亿袋,产量142万吨,产值62亿元,加工量达到11万吨,加工产值13亿元;生猪、肉牛等牧业产值达42亿元,同比增长7.41亿元;果菜等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35.4万亩,四大主导产业拉动全市农民增收达4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全市农村劳务收入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16.7%。

特色农业“撑”起农民钱袋子的背后,是我市龙头企业对产业化牵动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我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总数达到145家,实现销售额96.8亿元,同比增长47%,利润5.8亿元,同比增长36%,全市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企业、认证产品和加工总量分别到达42家、161家、50万吨,实现加工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22%。

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项目是抓手,园区则是最好的载体。2011年,我市向上争取农业产业项目扶持资金3000万元,华夏神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项目成功签约,江苏雨润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加速推进,永和豆制品深加工、红星乳制品深加工等项目推进顺利。与此同时,去年全市已辟建农产品加工园区10个,形成产值或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9家,新研发产品54个。

一个个产业化项目的落户和投产,一个个园区的健康成长,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

统计显示,2011年,全市龙头企业共投入专业乡、一品村建设资金7.65亿元,生产基地商品转化率达到78%以上,全市共有16.8万户农民融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民来自产业化的经营收入达5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58%。

上项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11年,面对持续的伏旱,我市粮食总产预计达到50.1亿斤,预计粮食收入实现67亿元,同比增长7亿元。

事非经过不说难。为实现我市粮食生产灾年减产不减收,一方面我市积极扩大了种植面积,调整作物结构,另一方面则提高了抗旱减灾能力,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而去年,我市抢抓机遇,以项目为抓手,不断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水利事业快速发展。2011年,我市紧紧把握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利发展的难得机遇,全面加大资金项目政策争取力度。全市“十二五”新增水利项目全部纳入水利部“十二五”规划。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9万亩,超过年初计划9万亩,全市总灌溉面积达12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

农业机械化水平跃上新台阶。依托不断完善的农机补贴政策及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项目,2011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6%,其中,水稻机插率比上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玉米机收率比上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农机总动力将超过170万千瓦。不断增多的“大马力”在田间精“种”细“收”的同时,也让农民有了更多的时间“抽身”搞起了劳务、经济作物等“兼职”。

先进农技得到进一步推广普及。去年,全市共落实农业技术推广项目33项,累计推广面积达到2912万亩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10万亩,农技110、农民科技节、田间博览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技推广应用模式形成了交叉互补、覆盖乡村的农技推广应用体系,全市农技部门培训达到990场次,培训人数累计达32.1万人次。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去年我市进一步加大了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力度,全市建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55个,土地流转面积达180.5万亩,同比增长12.5万亩,更为可喜的是,2011年我市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呈现出向种田大户、种田能手和龙头企业集中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农民拿起了“地里打工”和参与土地分红的“双垧”。同时,去年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878个,同比增加239个,带动6万农民“抱团”发展。

促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种地发补贴、看病给报销、老了有社保”、“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活动广场建在咱村口”……

跨越争先,不仅要鼓起农民钱袋子,还让城乡拉起手来协调发展。盘点2011年的幸福生活,这些农民发自肺腑的“顺口溜”折射出牡丹江大地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变化---借助我市被确定为全省统筹城乡试验区试点市的有利契机,全面加快统筹城乡建设步伐,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城市建设。

2011年12月20日,一场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戏”在我市精彩上演---我市与省森工总局正式签订了《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开启了我市地方与森工系统多领域高层次合作新篇章,而一组数字则为去年我市不断推动合作共建做出了更为详细的注脚。

统计显示,2011年,全市落实合作共建项目9个,总投资达3.7亿元。垦区共为我市地方代耕27.5万亩,代播9.2万亩,代育2.5万亩,代收3.5万亩,完成整村代耕4个,场县合作共建农机合作社1个、种植业合作社1个,农业科技园区11个,畜牧养殖小区1个,共同招商引资达1.7亿元。

加快城乡统筹建设步伐,我市不仅有与省森工深化合作的全方位推进,更有破解难题的创新试点。去年,我市的爱民区统筹城乡试验区快速推进,试验区总体规划、三道关小镇控详规划、八达现代产业园区控详规划全部完成,正进入专家评审和报批阶段,同时,试验区内的平安、金龙2个试点村村民户籍、社保入市工作初步方案已形成,并列入省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厅试点。三道关、金龙、大砬子3个村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已创建完毕,并开始试运行。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并不是让农民简单地变为市民,而是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城里人的“待遇”。在加大统筹城乡试验区推进力度的同时,2011年我市新农村建设也不断提档升级。全市相继完成了爱民区平安村、穆棱市兴源镇东村示范新村、宁安江南明星社区等一批新农村精品建设,全市有8个五星村、18个四星村通过省级检查验收。

在不断改善农村建设面貌的同时,今年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全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全市试点县市比例达到90%,高于省试点比例30个百分点,处于全省最高水平,可惠及全市107万城乡居民,全市农村60岁以上农民领取养老保险成为了现实。

(责任编辑:臧淼)

广州世通贸易有限公司外贸部

深圳市银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

海南红久无纺制品有限公司